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学校供餐配餐状况变迁

作者:徐培培; 杨媞媞; 许娟; 曹薇; 李荔; 甘倩; 潘慧; 张倩*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2021, 42(03): 337-341.
DOI:10.16835/j.cnki.1000-9817.2021.03.005

摘要

目的分析中国2013—2017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营养改善计划")监测学校电子配餐软件使用和食谱制定等情况,为提高学校供餐质量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2013—2017年,在"营养改善计划"覆盖的中国中西部22个省699个国家试点县中,分别按照食堂供餐、企业供餐和混合供餐3种供餐方式,随机抽取不少于10%的小学和初中作为调查学校,每年填写学校调查问卷。结果 2013—2017年,学校"学生电子营养师"等配餐软件使用比例分别为11.7%,8.0%,17.8%,16.9%和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5.09,P<0.01)。学校食谱制定者包括学校、教育局、医院或高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2017年分别占74.9%,20.0%,3.7%,1.3%,不同学校类型、地区、供餐方式食谱制定者构成比例均有差异,且随年度变化趋势均有所区别(P值均<0.05)。各年度,食品安全是学校食谱制定时的主要考虑因素,2014—2017年将食品安全作为主要考虑因素的比例分别为58.0%,78.4%,70.6%和87.4%。结论 2013—2017年,学校电子配餐软件使用比例和使用频率均较低,学校食谱制定缺乏专业人员指导。应进一步加强配餐软件的推广,提高食堂工作人员营养知识水平和技能,促进学生餐营养均衡。

  • 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