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管壁成像评价老年人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与高血脂的相关性

作者:周长武; 李澄; 赵锡海; 苑纯; 杜芳; 王苇; 乔会昱; 何乐; 李睿; 陈慧军; 章强
来源: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7, 36(11): 1624-1629.
DOI:10.13437/j.cnki.jcr.2017.11.020

摘要

目的应用磁共振管壁成像技术探讨老年人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及其与高血脂的相关性。方法入组人群为60岁以上、且无任何严重心脑血管症状的老年人。所有受试者均进行胸主动脉多对比度磁共振管壁成像。图像判读人员将定量测量高血脂者和血脂正常者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负荷特征,定性分析其成分特征,并探讨这些特征与高血脂的相关性。将胸主动脉分为3段,即升主动脉段(AAO)、主动脉弓段(AOA)以及降主动脉段(DAO)。结果 66例受试者,高血脂组43例,平均年龄(72.7±6.8)岁,其中男19例(44.2%)。高血脂组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血脂正常组(95.3%vs 60.9%,P=0.001)。同时,富含脂质坏死核(LRNC)的发生率亦显著高于血脂正常组(88.4%vs 52.2%,P=0.001),而斑块内出血/血栓(IPH/M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9%vs 21.7%,P=0.939)。高血脂组胸主动脉3个节段的管腔面积(LA)均小于血脂正常组,而管壁面积(WA)及最大管壁厚度(maxWT)均大于血脂正常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胸主动脉AS斑块(OR=-0.311,P=0.011)及LRNC(OR=-0.591,P<0.001)均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显著负相关。IPH/MT与甘油三酯呈显著正相关(OR=0.25,P=0.043)。结论高血脂的老年人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血脂正常者,LRNC为其主要成分,并且与高密度脂蛋白的降低显著相关。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