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饮食是观察社会的一扇窗口,饮食行为的形成是个体与他者互动过程中经济、文化、地域、阶层等因素共同塑造、建构的结果,透过饮食行为模式往往可以窥见与之相关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与文化结构。从生命历程视角来看,幼年时的饮食行为(包括健康的与不良的)都将对成年时期的饮食选择和健康状态产生深远影响。本文聚焦农村学龄儿童的零食消费行为模式的社会建构过程,探讨地域、阶层、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是如何对零食的选择与偏好产生影响的,并分析在群体交往过程中"辣条"的符号意义的产生,以及零食消费行为如何在乡村公共社会空间中成为社区文化组成部分。本文指出农村学龄儿童零食消费行为模式的形成不单单是个体选择的结果,而是具有复杂的社会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