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西部散文具有鲜明的民间意识。西部散文家的民间本色、文坛"民间热"潮流的启迪、特殊的散文生态及读者市场对散文的刚性需求,构成它的三个时代社会背景和条件,并在话语形态上呈示为写民间、为民间而写和"在"民间的写作三个维度。它从西部民间汲取了丰富的审美和精神资源,建立起写作者批判的人文立场、边缘的精神归属和历史承担意识,也精准地折射出二十世纪末混乱、萎靡的文化症候,但拘囿于作家矛盾的文化心理,在话语实践中又呈现出"民间的形而上学",具体表现为对民间文化形态的过度张扬、对消费市场的集体无意识媚俗,从而制约了西部散文作为"批判性的民间写作"所可能写出的"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