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不仅有"情志不通,始作诗"观念,也有"在事为诗"的思想。从缘事的角度看,大凡人感于事而有所兴咏,然后指事造形,用事类义,游于事境,而形于诗赋。中国古代缘事理论主要探讨诗与事的发生、创作、流变、批评等诗学问题,意在揭示历史记忆与生命体验之间的诗性关系。从此维度看,诗人主要描述可能发生的事,以唤醒人对生活的审美记忆,从而使人真正感受到事物与自身存在而富有诗意。中国当下诗歌在经历了理论过剩与创作失范的双重危机后,理应回到"缘事而发"这条务实的创作轨道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