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穴位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症大鼠的疗效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王依滢; 吴旋; 唐成林; 许毅; 王健蓉; 徐进; 黄娟; 邱国平; 盛华均; 朱淑娟*
来源:针刺研究, 2020, 45(08): 617-622.
DOI:10.13702/j.1000-0607.190887

摘要

目的:观察并比较"益肾调督"电针法和"补肺益肾调督"电针法对阿尔茨海默症(AD)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改善情况,以及对大鼠海马及前额叶皮层部分炎性因子的影响,对其相关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两穴位治疗组和三穴位治疗组,每组各8只。于双侧海马注射10μLβ-淀粉样蛋白(Aβ25-35)制作AD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两穴位治疗组造模成功后电针"百会"和"肾俞",三穴位治疗组造模成功后电针"百会""肾俞"和"肺俞",1次/d,共10 d。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各组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变化,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前额叶皮层和海马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变化。结果:造模后大鼠饮食、行动等一般情况较差,干预后两治疗组一般情况均较模型组有所好转。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穿越原平台的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两治疗组平均逃避潜伏期均明显缩短(P<0.05),穿越原平台次数均明显增加(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前额叶皮层和海马组织中IL-1β、TNF-α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00 1,P<0.001,P<0.01);与模型组比较,两治疗组IL-1β、TNF-α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1,P<0.05)。结论:无论是"益肾调督"电针法还是"补肺益肾调督"电针法均可改善AD模型大鼠的一般情况和学习记忆能力,且电针干预可抑制AD模型大鼠前额叶皮层和海马组织中IL-1β、TNF-α表达的增加,这可能是电针治疗AD的潜在机制之一。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