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索芒果败育果与正常果品质性状差异的调控机制,本研究采集‘贵妃’、‘金煌’和‘台农1号’3个芒果品种花后14、16、18和20周共4个发育时期的败育果和正常果为研究材料。通过Illumina HiSeq平台进行果实的全长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拼接共得到205 230个Unigenes,N50为1 956 bp,平均长度为1 331 bp;通过KEGG、NR、Swiss-Prot、GO、KOG、Trembl和Pfam等7个数据库对获得的Unigenes进行注释,共有163 871个Unigenes得到功能注释,占Unigenes总数的80%;败育果和正常果之间差异表达基因(DEGs)的GO富集结果表明,4个发育时期的差异表达基因大多富集在了生物过程和分子功能的条目上,只有少部分富集在细胞组分的条目上;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的基因显著富集的通路涉及磷酸盐、维生素B6和生物素等的代谢通路,吲哚生物碱、花青素、硫代葡萄糖苷、黄酮和类黄酮等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通路,以及光合作用等通路。本研究揭示了芒果败育果与正常果的基因差异表达,可为芒果胚败育相关基因挖掘和胚败育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