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价牙髓再生治疗术后36个月以上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患牙术后牙根继续发育的影响因素,为长期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接受牙髓再生治疗术,并复查36个月以上的年轻恒牙,收集治疗前后的临床记录和影像学资料,评价治疗结果,总结不同的牙根发育形态。测量并比较治疗前后患牙牙根长度、根管壁厚度和根尖孔直径的变化,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84颗患牙,最长随访时间达8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4.7个月。其中68颗(81.0%)患牙临床症状消失,根尖病变愈合;55颗(80.9%)患牙的牙根继续发育;40颗患牙在观察期内根尖孔闭合,根尖孔闭合率为58.8%;24颗患牙牙根长度、根管壁厚度同时增长且根尖孔闭合,形态接近生理状态。病因为畸形中央尖折断的患牙的牙根发育率92.5%,病因为外伤的患牙的牙根发育率为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术中引血高度(根管口/根中部/根尖)的患牙牙根发育率不同(92.9%/81.0%/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髓再生治疗术后36个月大部分患牙的牙根继续发育,但是最终牙根形态不同,部分患牙形态可达到与正常发育状态相似。病因和术中根尖引血高度是与牙根能否继续发育显著相关的两个因素。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