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苯是Ⅰ类致癌物,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原料应用于各行各业,工业企业中接触苯的人数居高不下。针对工作场所存在的苯这一职业有害因素,迫切需要运用风险评估模型评价其对劳动者健康损害的严重程度,提出预防或者控制措施,降低职业健康风险。[目的]应用我国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和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吸入风险模型评估江苏省某造漆厂苯接触工人职业健康风险,探讨两种模型的适用性及各自的优势。[方法]于2018年3月收集江苏省某造漆厂各岗位苯接触人群的调查问卷(使用的化学原料、岗位人员分布、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以及各岗位作业场所环境中苯浓度的监测数据,采用我国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标准以及美国EPA吸入风险评估模型对苯接触人群进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该厂苯职业接触人群主要分布在包装、调漆和调色岗位。各岗位苯接触8 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均小于8 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为6 mg·m-3),短期接触平均浓度(CSTEL)也均小于短期接触容许浓度(PC-STEL,为10 mg·m-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评分指数(G)≤1为0级(相对无害作业)。但由于不同岗位苯接触浓度差别较大,应用EPA吸入风险评估模型,各岗位工人随着暴露年限的增加出现不同程度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苯暴露CTWA最高的岗位是调色岗,高达4 100μg·m-3。接苯作业1年时,所有岗位工人的致癌风险(Risk)均大于1×10-6,为中致癌风险;其中,调色岗致癌风险最大,Risk为(32.22~114.23)×10-6。接苯作业5年时,调色岗、调漆岗和包装岗出现高致癌风险,Risk为(102.16~571.16)×10-6。接苯作业20年时,除化验岗位外其他岗位均出现高致癌风险。另外,各岗位危害商数(HQ)也均远高于1,其中包装岗和调色岗的非致癌效应风险较大,HQ为25.39~37.44。[结论]依据我国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标准,该涉苯企业在此暴露浓度下职业病危害风险为0级(相对无害);依据美国EPA模型,各岗位出现中等到高等水平的健康风险。因此苯的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均为0级时,仍应考虑实际接触浓度的致癌性和非致癌性的健康效应,重视苯接触职业人群的健康防护。
-
单位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公共卫生学院; 东南大学;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