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探究拉萨河中下游浮游植物群落优势种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本文选取拉萨河中下游干流及其支流作为研究地点,设置了17个样点,于2015年5月、8月和2016年11月共采集了3个水文期的水样。通过定量样品和活体观察相结合的方法鉴定浮游植物物种,使用直接计数法统计浮游植物数量,共鉴定393种,隶属于6门8纲24目48科100属。计算优势种的优势度指数(Y),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值和生态响应速率、总体联结性、χ2检验以及共同岀现百分比分析优势种的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浮游植物整体为硅藻绿藻蓝藻型群落特征,浮游植物优势种(Y>0.02)共19种,均隶属硅藻门,其中尖针杆藻(Synedra acus)、双头针杆藻(S. amphicephala)等7个优势种是3个水文期的共有优势种,优势种岀现频率和优势度在不同水文期均有差异。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变化范围为0.089~0.751,双头针杆藻在3个水文期均为优势种且生态位宽度值均大于0.5,表现出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属广生态位种;短小曲壳藻(Achnathes exigua)种间相互竞争激烈且生境趋向于特化,可作为拉萨河中下游水域的污染指示种。19个优势种的生态位重叠值变化范围为0.001~0.966,丰水期的短小曲壳藻和普通等片藻(Diatoma aulgare)占据的生境资源相近,表现出竞争干扰,生态位重叠值为平水期>丰水期>枯水期,总体上生态位重叠程度不高,对资源的利用共性小;不同水文期优势种相对资源占有量与生态位宽度的变化基本一致,资源利用量较高的藻种大多数具较强的发展空间。通过种间联结性分析,优势种种间联结性随季节更替逐渐降低,群落中各物种种间关系从平水期丰水期枯水期由紧密变为松散,呈现逆向演替的趋势,大多数种对的关联性未达到显著水平(χ2>3.841),种间联结不紧密,优势种之间以及各优势种与环境之间未达到相对的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