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心脏手术、器官移植和血管病变时,血流停止以及之后血液再灌注过程都会对组织器官造成损伤,出现相应的功能障碍,即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I)。其中,线粒体功能障碍被认为是器官I/RI的重要原因之一,受损线粒体会导致细胞能量供应减少、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生成增加、钙超载等结果从而激活细胞死亡程序。线粒体是一种高度动态的细胞器,通过不断融合、分裂维持自身稳态,并且,线粒体已被研究证明可在细胞间转移。目前,线粒体提取技术较为成熟,可以从组织中提取出完整的、有活性的线粒体。所以,在以上背景下出现了线粒体移植(mitochondrial transplantation, MT)技术,通过移植活性线粒体至受损组织内,帮助细胞恢复功能。然而,MT的临床应用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如MT的规范移植程序、作用机制和安全性等仍需要深入研究。本文就近10年MT改善I/RI的作用及相关机制进行了综述。
-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