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慢性气道疾病在我国呼吸疾病中占绝大多数。2017年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防治指南提出了最新的病情评估分类标准,而近年来慢阻肺主流治疗开始以长效双支气管舒张剂代替吸入皮质激素加长效支气管舒张剂。噻托溴胺对早期慢阻肺(包括无症状的)患者疗效显著,首次提出慢阻肺防治战略重心前移观点。哮喘研究则更为侧重于疾病临床表型的划分以及炎症通路分子机制,随着对哮喘发病机制认识的加深,目前已有多种针对Th2通路的新药已被证实实行个体化治疗的良好应用前景,针对中性粒细胞炎症通路、KIT通路等的新药有效性临床试验也为不同表型的哮喘提供新的治疗手段。我国近年来支气管扩张研究在病因学、细菌学、临床分型等方面取得较快进展,各地研究中心的建立将为今后深入探讨支气管扩张的发病机制、寻找干预潜在靶点、探索不同药物干预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
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