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瞎子岛地区蜱及其携带病原体调查研究

作者:富英群; 卢婷婷; 侯咏; 焦丹; 梁惠杰; 杨军; 杨宇; 蔡婧; 刘丽娟; 徐宝梁
来源: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15, 38(02): 119-123.
DOI:10.16408/j.1004-9770.2015.02.011

摘要

目的调查中俄边境黑瞎子岛地区蜱种构成及其携带病原体状况。方法于2013年5月间在黑瞎子岛地区采用人工小时布旗法拖蜱,种类鉴定后进行11种病原体检测。森林脑炎、新布尼亚病毒和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采用RT-PCR方法检测;立克次体、贝氏柯克斯体、伯氏疏螺旋体、土拉杆菌、巴尔通体、埃立克体、无形体和巴贝西原虫均采用PCR方法检测。对阳性扩增产物测序,并利用MEGA 5.0软件与Gen Bank中国内外已知菌株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共拖蜱165只,经鉴定隶属于1科3属4种,即硬蜱科(Ixodidae),硬蜱属(Ixodes),全沟硬蜱(I.persulcatus),革蜱属(Dermacentor),森林革蜱(D.silvarum),血蜱属(Haema physalis),嗜群血蜱(H.concinna)和日本血蜱(H.japonica),分别占总体构成24.85%、12.12%、23.03%和40.00%。伯氏疏螺旋体、土拉杆菌、巴尔通体、无形体、埃立克体、森林脑炎黄病毒属、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和新布尼亚病毒阳性检出率均为0;立克次体阳性检出率为15.76%(26/165),贝氏柯克斯体阳性检出率为0.6%(1/165),巴贝西原虫阳性检出率为0.6%(1/165)。其中有1例全沟硬蜱检测出巴贝西原虫和立克次体复合感染。经统计学分析得出蜱种与立克次体的感染有统计学意义(χ2=84.1391,P<0.05),以森林革蜱的感染率最高。经MEGA 5.0软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得知立克次体以斑点热群劳式立克次体为主。结论此次调查证明黑瞎子岛地区蜱种以日本血蜱为主,森林革蜱感染立克次体概率最高,全沟硬蜱存在复合感染现象,因此应着重加强黑瞎子岛地区蜱种监测与防控。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