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分布于四川米易垭口地区前震旦纪五马箐组变沉积岩的沉积时代属中元古代晚期,但对其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和沉积时的构造环境仍缺少深入的探讨。本次研究对米易垭口地区五马箐组变沉积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米易垭口地区五马箐组变沉积岩在主量元素上显示富硅(w(SiO2)均值为73.28%)、富铝(w(Al2O3)均值为13.23%)、贫钙(w(CaO)均值为0.50%)、贫镁(w(MgO)均值为0.85%)的特点,其原岩应为一套以杂砂岩、黏土岩等为主的泥砂质沉积岩。变沉积岩的化学蚀变指数(CIA)均值为71.6,成分变异指数(ICV)均值为0.93,指示变沉积岩物源区为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经历了中等程度的风化作用,属近源沉积的产物。变沉积岩的Al2O3/TiO2比值(均值为27.8)、Al2O3/(Al2O3+Fe2O3)比值(均值为0.80)以及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ΣLREE/ΣHREE均值为8.17)和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δEu均值为0.52)等,反映垭口地区五马箐组变沉积岩的物源以中酸性岩石为主,并有一定程度的循环再沉积,沉积时的构造环境属被动大陆边缘,为探讨扬子板块西缘中元古代晚期的构造背景提供了新的依据。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