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朱琏缓慢捻进法延缓衰老的可能性及其对衰老模型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肝组织中SOD 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方法 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朱琏缓慢捻进法预防组、普通针刺预防组、朱琏缓慢捻进法治疗组、普通针刺治疗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均腹腔注射浓度为10%的D-半乳糖溶液,每日1次,共42 d,以建立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预防组在造模的同时分别进行朱琏缓慢捻进法、普通针刺法针刺“关元”和双侧“足三里”,留针30 min,中途用捻转补法行针1次,每日1次,共42 d;治疗组在造模成功后分别进行朱琏缓慢捻进法、普通针刺法针刺“关元”和双侧“足三里”,留针30 min,中途用捻转补法行针1次,每日1次,共28 d。检测血清中SOD的活性及肝组织SOD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 造模结束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血清中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预防组血清中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两治疗组血清中SOD活性与模型组相当(P>0.05);实验结束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血清中SOD活性及肝组织中SOD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预防组和治疗组的血清中SOD活性及肝组织中SOD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上升(P<0.05);两预防组的SOD活性与基因表达均明显高于相应的治疗组(P<0.05);两个朱琏缓慢捻进法组的SOD活性与基因表达均明显高于相应的普通针刺组(P<0.05)。结论 朱琏缓慢捻进法对衰老模型大鼠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其延缓衰老机制可能与调节SOD代谢相关;使用朱琏缓慢捻进法和普通针刺对衰老进行预防性干预的效果优于治疗性干预;朱琏缓慢捻进法对衰老模型大鼠的防治作用优于普通针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