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美欧推动"制造业回归"十年已过,短期内取得一定成效,但"成绩单"并不亮丽,并未改变"去工业化"的大势,美国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就业之比、占世界制造业之比仍在持续下降。发达国家有两种发展模式:一种过于脱实向虚,产业空心化,制造业仅占10%左右,如美、英、法、加等国;另一种制造业地位高,占20%左右,如德、日、韩、新等国。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后者的表现明显好于前者。制造业回归的核心聚焦于高新技术产业,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我国制造业规模高居世界首位,但大而不强,存在占比回落偏快、工业化"未‘后’先‘去’"、国家"未富先虚"之忧。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之际,我国产业外迁压力减轻,可能成为国际资本的避风港。我国宜抓住时机从战略上振兴制造业,争取工业化完成后制造业占比仍保持在20%以上,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

  • 单位
    商务部政策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