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考察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发展轨迹,并基于生理-心理-社会模型,分析老年人ADL的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3、2015和2018年的调查数据,抽取均参与3次调研的3 116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老年人ADL的发展轨迹及影响因素。结果1)老年人失能的比例逐年上升,其中轻度失能的比例增加最明显;2)老年人ADL在2013—2018年呈下降趋势(β=-0.133,P<0.05),ADL在起始水平的个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β=0.717,P<0.05),且个体间差异随时间增长逐渐扩大(β=0.092,P<0.05);3)2013年老年人的自评健康(β=0.133,P<0.05)、残疾状况(β=-0.258,P<0.05)、慢性病共病状况(β=-0.068,P<0.05)和抑郁(β=-0.045,P<0.05)对ADL的起始水平有预测意义。慢性病共病状况(β=-0.035,P=0.003)和社会参与(β=0.032,P=0.006)能预测ADL发展速度,其中慢性病共病状况对速度有负向调节作用,社会参与对速度有正向调节作用。结论 老年人ADL呈下降趋势。早期干预和防控抑郁、残疾状况、加强慢性病管理,提高老年人对自我健康的积极评价,有助于维持老年人ADL,延缓失能,而促进社会参与、减少慢性病共病状况则能延缓老年人ADL的下降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