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明确不同菜用大豆在青海西宁地区的种植适应性和感官品质,筛选出适合该区种植的菜用大豆品种,可为改善当地的菜用大豆种植方式提供理论依据。以4个菜用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其中开科源5号和开科源8号短日性弱,苏成4号和浙农11号短日性强,采用起垄覆黑色地膜栽培,种植密度均设8、16、24和32株/m2计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菜用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并对各品种最适种植密度下的鲜荚特性和感官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与原产地相比,4个品种达到鲜荚采收期的历时和生育期均延长。不同品种鲜荚产量达到最高的种植密度不同,其中,开科源5号和开科源8号均在32株/m2时鲜荚产量最高,分别为1.93和2.81 kg/m2;苏成4号种在24株/m2、浙农11号在16株/m2时鲜荚产量最高,分别为2.59和4.11kg/m2。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开科源5号和开科源8号具有较高的鲜荚特性,植株矮,产量适中。感官品质评价结果显示,开科源5号和苏成4号的甜度、香气、外观、质地和口感得分较高且均在81~100分,开科源8号的口感品质最低。开科源5号最适在青海西宁地区进行推广种植,可实现一年两熟,且当种植密度为32株/m2时鲜荚特性和口感俱佳;浙农11号鲜荚特性和口感适中,但产量较高,也适宜进行推广,在种植密度为16株/m2时实现一年一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