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中国地震灾害预测的理论、技术和实践已经有40年的历史,由于政府、社会和公众对防灾减灾意识的逐渐增强,该学科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使其成长为地震工程领域比较受关注的学科之一。该文拟从时间节点维度和政府、社会和公众应用的视角阐述其沿革、发展和应用延伸的历程。总体来说,震害预测的发展过程是按照以下的脉络延展的:初期只是针对典型区域内几类建(构)筑物的单体,目的是找出不同类型结构抗震的薄弱环节,为其减灾和加固提供基础依据;而后,重点转向了工作区域内不同结构的群体抗震能力和可能造成的损失及人员伤亡的分布,目标放到了城市、区域的规划、防灾准备和震时的应急评估;近十余年,保险业为了厘定保额和赔率,推动了群体震害预测和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目前,由于政府的大量投入和指导,并分类推进全社会的灾害风险评估和治理,使得震害预测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随着不同的发展阶段,震害预测理论和方法的研究都得到了逐步完善、深化和延伸。该文仅从一个侧面概述了震害预测发展历程,难免挂一漏万和出现评论上谬误,供本行业从业人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