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国在村落规模和社会异质性方面发生了新变化,文章以此为切入点,研究农村环境集体治理水平影响因素,有助于实现乡村生态宜居和有效治理。文章基于1490个自然村负责人问卷数据,运用交叉分析法和有序Probit模型分析比较村落规模、社会异质性和村落属性等因素对水渠和防护林两类环境资源集体治理水平的影响,创新性地首次使用多样性和两极化指数衡量农户职业属性和经营规模异质性,并将不同环境资源的公共性程度纳入考量。结果表明:(1)村落规模对水渠和防护林集体治理水平有显著负向影响(系数为-2.44)和无显著影响,说明资源公共性程度越高,其集体治理水平受村落规模影响越小。(2)职业属性和经营规模多样性对水渠和防护林集体治理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系数分别为0.67、0.16和0.73、0.79,说明我国多元主体之间容易达成共识。(3)小农户和规模经营的两极化对水渠和防护林两类环境资源集体治理水平无影响,说明小农户与规模经营之间既未形成集体行动规范,也未产生集体行动壁垒。(4)集体活动次数对水渠和防护林集体治理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系数为0.01和0.27,说明集体治理水平与沟通成本和贡献“可见性”有关。(5)通勤务工时间60分钟以上和30分钟以下对水渠和防护林集体治理水平有显著负向和正向影响,系数为-0.50和0.33,说明通勤务工越便利的村落,集体治理水平越高。文章提出政策启示:要充分挖掘农村环境资源多元功能,促进非务农农户参与集体治理,发挥大规模经营农户领导作用,定期开展村民议事协商,支持农户就地就近就业创业。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