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末,面对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围绕近代"国民"的塑造问题,从"国民"的内涵、"国民劣根性批判"和"理想国民"的建构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提出了很多富有创建性的见解,从而形成了国民教育思潮。其作为近代思想界的重要思潮之一,启蒙了近代的学生群体,推动了近代救亡图存运动的广泛开展,同时受阶级和时代的限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