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盐、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阿仑膦酸盐组和唑来膦酸组,每组50例。阿仑膦酸盐组予以口服阿仑膦酸钠片治疗,唑来膦酸组予以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BMD)、疼痛程度以及生化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和新发骨折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唑来膦酸组患者腰椎BMD、股骨颈BMD均高于阿仑膦酸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唑来膦酸组患者VAS评分低于阿仑膦酸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唑来膦酸组患者腰椎BMD、股骨颈BMD均高于阿仑膦酸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唑来膦酸组的碱性磷酸酶(ALP)为(59.14±4.53)U/L,低于阿仑膦酸盐组的(64.61±4.82)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仑膦酸盐组患者新发骨折发生率为18.0%,高于唑来膦酸组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效果较阿仑膦酸盐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骨密度,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
单位廉江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