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蔽膝是中国古代遮蔽大腿到膝盖的服饰,男女皆可穿着在外,而后蜀赵廷隐墓伎乐女俑所着蔽膝却位于裙内。文章针对该蔽膝的形制、功用、源流和名称,通过实物、图像与文献的多重证据法,以地域和时间为路径,结合史料记载,对比分析了出土文物、墓葬壁画和传世绘画中的女用蔽膝形象。研究表明:唐末五代时期民间女用蔽膝是由衬裙演变而来,借鉴了舞服的形象,是传统礼制的体现。蔽膝由实用的内穿服装逐渐变为华丽的外穿服饰,后蜀赵廷隐墓伎乐裙内袴外的蔽膝形象正好处于从内到外,从遮盖到显露的转变之间,以遮羞为主兼具装饰功能。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