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利用乙醛酸盐诱导小鼠形成草酸钙结晶而导致的小鼠肾损伤中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早期变化。方法:选择乙醛酸盐作为诱导剂通过腹腔给小鼠注射而在肾部形成草酸钙结晶制作肾损伤动物模型;然后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的变化,利用HE染色法对肾脏组织进行染色观察肾脏结构的病理变化,钙盐染色法对肾脏组织染色观察钙盐沉积情况,并利用茜素红法对钙盐的沉积情况进行半定量测定,采用蛋白质印迹法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的标志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广谱细胞角蛋白(Pan-ck)和间质标志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entin)的变化。结果:随着乙醛酸盐注射小鼠腹腔时间的延长,血肌酐和尿素氮均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HE染色结果显示可见肾皮质近曲小管处分布着相互连接的结晶,近曲肾小管的部分细胞疏松水肿,远曲小管发生扩张,且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变形和肿胀,逐渐裸露出基底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乙醛酸盐干预组的HE病理评分值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钙盐染色结果显示近端小管腔内的草酸钙结晶沉积量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蛋白印迹结果显示E-cadherin及Pan-ck的蛋白表达呈逐渐减少的现象,而间质α-SMA及Vimentin的蛋白表达量逐渐上升。结论:利用乙醛酸盐对小鼠诱导使其肾脏形成草酸钙结晶所致的肾损伤模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标志蛋白表达量减少,而间质标志蛋白表达量增加,发生了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从而为研究肾损伤的发生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 单位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