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妥昔单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与近期疗效的关系

作者:龚予希; 杨野梵; 翟博雅; 丁茹; 刘阳; 张智弘*
来源: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3, 39(03): 304-309.
DOI:10.13315/j.cnki.cjcep.2023.03.010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利妥昔单抗标准化治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的初治时临床病理特征与近期疗效的关系,并建立近期疗效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2月经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并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的365例DLBCL临床资料,通过χ2检验、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与近期疗效相关的因素,并进一步构建预测模型。结果 365例患者中,缓解组292(80%)例,未缓解组73(20%)例。缓解组与未缓解组在原发灶(P<0.001)、结外受累数(P=0.005)、B症状(P<0.001)、Ann Arbor分期(P<0.001)、ECOG评分(P<0.001)、IPI评分(P<0.001)、β2-MG水平(P<0.001)、LDH水平(P<0.001)、CRP水平(P<0.001)、PLR值(P<0.001)、NLR值(P<0.001)、LMR值(P<0.001)、BCL-6阳性率(P=0.034)、Ki-67增殖指数(P=0.039)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多因素分析发现:原发灶位于结内(P=0.008)、IPI评分3~5分(P=0.002)、PLR高值(P=0.034)和Ki-67增殖指数<75%(P=0.036)是近期疗效差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基于这四个因素构建的近期疗效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下面积及C指数高于经典的IPI模型(0.742 vs 0.659)。结论 原发灶位于结内、IPI评分3~5分、PLR高值和Ki-67增殖指数<75%是影响DLBCL患者近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四个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能够较好的区分不易缓解的高危患者。

  • 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