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和大动脉炎致主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

作者:赵青; 马文君; 娄莹; 宋雷; 周宪梁; 张慧敏; 吴海英; 蔡军*
来源:中华高血压杂志, 2021, 29(04): 361-365.
DOI:10.16439/j.issn.1673-7245.2021.04.010

摘要

目的分析比较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和大动脉炎致主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中的共性和特性。方法入选2016年11月至2018月2月入住阜外医院高血压中心的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和大动脉炎致主动脉狭窄的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血浆肾素、醛固酮水平,血沉,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超声心动图,四肢血压,主动脉增强CT,血管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结果入选先天性主动脉缩窄患者9例,大动脉炎致主动脉狭窄患者12例。21例患者上肢收缩压高于下肢收缩压[(151±23)比(102±23)mm Hg,P<0.05]。与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相比,大动脉炎致主动脉狭窄患者中33.3%(4/12)血沉显著升高、41.7%(5/12)的hsCRP水平明显升高;大动脉炎致主动脉狭窄患者中25%(3/12)患者出现了左心功能不全,而先天性主动脉缩窄患者中33%(3/9)合并其他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9例先天性主动脉缩窄患者主动脉狭窄部位表现为局限性褶曲缩窄,均有双侧乳内动脉、肋间动脉及腹壁下动脉明显扩张性改变;而12例大动脉炎患者主动脉受累部位主要在降主动脉和/或腹主动脉,动脉多发管壁增厚,伴钙化斑块,最窄处弥漫环形增厚,管腔向心性缩窄。结论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和大动脉炎致主动脉狭窄患者临床特点各有异同,正确认识并积极治疗对患者至关重要。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