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TA-TMA)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及预后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8年6月期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科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76例患者,其中男42例,女34例,中位年龄28岁(范围:12~53岁),基础疾病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4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3例,其他类型血液病9例。临床资料数据采集于住院HIS系统、门诊系统数据记录及电话随访;数据统计采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76例患者中诊断TA-TMA者23例,非TA-TMA者53例。发生TA-TMA患者的中位年龄为27岁(IQR:20~33岁),中位发病时间为移植后76 d(范围:7~456 d)。对TA-TMA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结果分析表明,与非TA-TMA患者比较,TA-TMA患者的肺动脉高压更加显著(P=0.001),肌酐水平显著升高(P=0.003),尿蛋白明显增多(P=0.024)。单因素分析显示,非血缘供者移植较单倍体移植及同胞全相合移植更容易发生TA-TMA(TA-TMA发生率分别为56.5%、26.1%、17.4%,P=0.015),另外合并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P=0.042)、肝功能不全(P=0.026)、严重消化道出血(P=0.001)和重度感染(P<0.001)的患者也更易发生TA-TMA。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重症感染(P=0.002,OR=7.65,95%CI:2.16~27.10)及消化道出血(P=0.015,OR=4.32,95%CI:1.33~14.06)是TA-TMA的危险因素。TA-TMA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较非TA-TMA患者明显升高(380%±78%vs 288%±104%,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vWF(P=0.006,OR=1.01,95%CI:1.01~1.02)及蛋白尿(P=0.018,OR=1.91,95%CI:1.12~3.25)也是TA-TMA发生的危险因素,且vWF水平的升高较传统早期预测TA-TMA的生物学指标LDH提前8 d(范围:2~22 d)。合并肝功能损伤或重症感染的TA-TMA患者更易发生死亡事件,P值分别为0.048和0.021。结论:TA-TMA患者临床表现具有非特异性、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导致早期诊断困难、治疗预后差。本研究发现无关供者移植及合并Ⅱ~Ⅳ度aGVHD、胃肠道aGVHD、肝功能损伤、胃肠道出血、重症感染、真菌感染的患者更易发生TA-TMA。重症感染、消化道出血、vWF水平、尿蛋白水平升高是TA-TMA发生的危险因素,vWF可能成为TA-TMA早期预测因子。TA-TMA患者的死亡率极高,尤其是合并肝功能损伤或重症感染的患者。本研究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早期警惕TA-TMA的发生、早期识别及判断TA-TMA患者预后。
-
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第二临床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