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基于北京市问题村基层治理实践的考察表明:"灰色空间"是理解问题村庄治理实践的重要起点。引入"灰色空间"这一概念,通过梳理当地灰色空间结构与类型,进而揭示其生成与维系机制、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路径。研究表明:"灰色空间"是介于正规空间与黑色空间中的模糊地带,本质上是对"灰色利益分配权"的竞争,进而形塑出去公共性的、寡头主导的灰色秩序,用工分配权、土地开发权、工程发包权、议程设置权等是其常见灰色权力类型,利益密集是经济基础,规制不足是制度空间,干部自利是其心理动力机制,以公共规则替代私人化规则是其重要优化路径。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不在于村级组织正规化或村干部职业化,而是为基层治理实践提供一整套公开透明、公平公正、规范有效的现代规则体系。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