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R)患儿外周血中炎性因子、嗜酸性粒细胞(EOS)的水平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7月在我院诊断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变应性鼻炎(AR)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儿眼痒、鼻痒、流泪、鼻塞、充血、打喷嚏、肿胀、流涕等共韩淑芳,女,汉族,河南延津县,本科,延津县人民医院,方向:耳鼻咽喉科 联系地址: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城关城西街示范幼儿园,电话:15836054977,邮编:453200组患儿纳入为A组(n=50),6~10分的患儿表示处于重症组,可将其纳入B组(n=50)。再选取同时期参与体检且健康的儿童50例为C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中炎性因子、嗜酸性粒细胞(EOS)的水平变化,确定炎性因子、嗜酸性粒细胞(EOS)的作用机制。结果:三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炎性因子、嗜酸性粒细胞(EOS)的水平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经变应性鼻炎(AR)患儿与外周血中炎性因子、EOS的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统计来看,其中r值结果显示,变应性鼻炎(AR)患儿与外周血中炎性因子、EOS的水平变化存在极强相关性,P<0.01,统计学有意义。结论:AR患儿与其外周血中炎性因子、EOS的水平变化存在极强的相关性,炎性因子(IL-33、IL-25)与EOS参与AR患儿的发病进程。
-
单位延津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