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白头翁汤(Baitouweng Decoction)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平衡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机制。方法 将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秦组(500 mg·kg-1)及白头翁汤低、中、高剂量组(5、10、15 g·kg-1),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小鼠均采用自由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连续7 d,诱导建立UC小鼠模型;给药组小鼠造模同时按上述剂量灌胃给药(20 mL·kg-1),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每日1次,连续给药10 d。实验期间记录小鼠体质量变化,观察粪便性状,检测并记录小鼠便血情况,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测量结肠长度及脾脏、胸腺湿质量,计算脾脏及胸腺指数;采用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病理学评分;采用阿尔新蓝染色法观察杯状细胞黏蛋白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肠系膜淋巴结及脾脏中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17(Th17)及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比例;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γ干扰素(IFN-γ)、IL-17A、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结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体质量显著降低(P+IFN-γ+Th1、CD4+IL-17A+Th17细胞占比显著升高(P+FOXP3+Treg细胞占比显著降低(P+IFN-γ+Th1、CD4+IL-17A+Th17细胞占比显著降低(P+FOXP3+Treg细胞占比显著升高(P<0.05,P<0.01);结肠组织中的TNF-α、IL-1β、IL-6、IL-17A和IFN-γ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TGF-β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结肠组织中杯状细胞分泌的黏蛋白含量及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P<0.01)。结论 白头翁汤可以改善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平衡,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及增加抑炎因子的分泌,从而减轻肠上皮损伤。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