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功能成像评估失神经靶肌肉的价值比较

作者:蒙秋华; 陈镜聪; 陈妙玲; 万齐; 林云恩; 钟志伟; 李新春
来源: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 9(02): 243-247.
DOI:10.3877/cma.j.issn.1674-134X.2015.02.019

摘要

目的探讨纵向弛豫时间、弥散张量成像和波谱在评价兔失神经靶肌肉退变及再生的价值。方法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模型组(32只,白兔右后肢制作失神经支配骨骼肌退变及再生模型,左侧为假手术侧)和对照组(4只),所有白兔分别于术后1 d、3 d,1、2、3、4、6、8周对靶肌肉进行T2图、弥散张量成像和波谱及病理检查,每时间点4只,测量不同时间点T2值、弥散张量参数、波谱参数及病理学变化特点。结果 32只兔造模成功,术后第1天,失神经靶肌肉波谱areaTMA、areacr、HighTMA、Highcr开始上升,弥散张量参数λ∥值、λ⊥值及FA值开始下降,以λ∥值最显著,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上靶肌肉肌纤维间质出现水肿;3 d4周,areaTMA、areacr、HighTMA、Highcr继续上升,λ∥值、λ⊥值及FA值继续下降,T2值开始轻度延长,T2值、大部分波谱及弥散张量参数在4周时到达峰值;而病理上则有血管扩张、充血淤血、渗出、肌纤维灶性萎缩、肌肉间隙增宽的出现;68周,上述指标均缓慢恢复,相对应病理改变逐渐减轻。经LSD法进行组间对比,T2值、FA值、λ∥、λ⊥及areaTMA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的分别为3 d8周,1 d6周,16周,16周及3 d2周(P<0.05)。结论 MR T2值、弥散张量和波谱均能有效评价失神经靶肌肉退变及再生的情况,三者参数的变化规律和失神经靶肌肉的病理学变化趋势相一致,λ∥值是所有指标中最敏感的指标,敏感度比较从高到低依次是弥散张量成像、波谱、T2值。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