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文学评价史的角度看,“小资”问题一直是悬于孙犁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1951年10月6日,《光明日报》“文学评论”双周刊以整版篇幅刊登了林志浩、张炳炎的《对孙犁创作的意见》和王文英的《对孙犁〈村歌〉的几点意见》,集中批判了孙犁创作中存在的“小资产阶级情调”。而这场批判又与“萧也牧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以孙犁及其作品的历史遭遇为线索,重返共和国初期的文学场域,对主流意识形态结构内部不同文学力量相互制衡、角力所牵涉的相关性问题进行考察,不仅有助于厘清《光明日报》“文学评论”双周刊与《文艺报》在文学理念、批评实践上产生的种种分歧与冲突,同时可以有效揭示“当代文学”建构过程中的复杂性及其背后蕴藏的文学史张力。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