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易代之际下的晚清遗民群体经历着中国古代传统遗民所未曾遭受过的时代变革与精神痛苦。面对一个纲常殆尽、道德败坏的民初社会,曾以译介西方经典而闻名于世的林纾也淡化了其翻译工作的动机和态度,并试图将"林译小说"序跋中所体现的忠君情感集结至一个具有心理感知场域下的——兼具遗民意识形态的——以此作为对现实社会不满、批判抑或自我解脱的遗民空间表达。而围绕这个"遗民空间"所开展的一系列谒陵活动,又成为继"林译小说"之后,帝制消亡阶段忠君理念的寄托成因与仪式化动作表征。从这种由文本维度过渡到空间生成的书写行径中,我们不仅可窥看到清末民初复杂而动荡的社会变局,同时也更多感受到在"后林译小说"时代,林纾心灵深处的无奈与迷茫、痛苦与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