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侵袭危险性胃间质瘤(GSTs)的超声内镜图像特点。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0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GST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肿瘤大小及核分裂象将患者分为极低危组(n=57)、低危组(n=42)、中危组(n=19)、高危组(n=12)。分析不同侵袭危险性GSTs患者超声内镜图像特点,探究GSTs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超声内镜图像显示,130例GSTs患者中肿瘤形状规则者占92.31%(120/130),起源于胃固有肌层者占78.46%(102/130),病灶多呈低回声、均匀回声,边界清晰,少部分存在钙化、溃疡及囊性病变。随着侵袭危险性的增加,表面溃疡、钙化及囊性变比例明显升高,即高危组、中危组GSTs患者表面溃疡、钙化以及囊性变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危组与极低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从回声均匀性情况看,极低危组回声均匀占比显著高于低危组、中危组与高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表面溃疡、钙化、囊性变及回声均匀性与GSTs侵袭危险性密切相关(P <0.05)。结论不同侵袭危险性GSTs超声内镜图像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表面溃疡、钙化及囊性、回声均匀性是预测侵袭危险性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