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肝硬化往往合并凝血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促凝因子与抗凝因子水平同时下降,其凝血状态可重新达到再平衡,然而,一旦脆弱的平衡状态被打破,肝硬化患者可出现低凝(出血)或高凝状态(血栓)。目前临床上常规凝血检查项目如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均不能反映肝硬化的凝血状态,近年来,一些学者将内源性凝血酶产生潜能(endogenous thrombin potential, ETP)比值、蛇毒诱导的凝固抑制试验(Protac-induced coagulation inhibition, PICI%)应用于肝硬化的凝血状态检测中,可有效评估其低凝或高凝状态。本文就肝硬化凝血状态机制及凝血功能检测项目在肝硬化中的最新研究进行概述,为肝硬化患者的诊治提供新理念。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