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宫颈病变患者应用外用壳聚糖抗菌膜联合内服板蓝根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10月乳头瘤病毒感染宫颈病变患者126例,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1比例将纳入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各42例)。对照Ⅰ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对照Ⅱ组采用微波治疗,观察组外用壳聚糖抗菌膜联合内服板蓝根颗粒,3组均连续使用3个疗程。观察和记录3组患者治疗前后宫颈充血肿胀、宫颈柱状上皮异位面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深度及宫颈接触出血程度评分,乳头瘤病毒转阴率、二代杂交捕获试验改善率和白介素-2 (IL-2)、白介素-10 (IL-10)水平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临床痊愈率14. 29%、显效率40. 48%、有效率45. 24%、总有效率100. 00%,对照Ⅰ组临床痊愈率11. 90%、显效率35. 71%、有效率47. 62%、总有效率95. 24%,均高于对照Ⅱ组的0. 00%、16. 67%、26. 19%、42. 86%(P<0. 05);观察组与对照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乳头瘤病毒转阴等级,观察组临床痊愈率47. 62%、显效率30. 95%、总有效率100. 00%,对照Ⅰ组临床痊愈率42. 86%、显效率35. 71%、总有效率97. 62%,均高于对照Ⅱ组的4. 76%、23. 81%、61. 90%(P<0. 05);观察组与对照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IL-2水平(4. 65±0. 76) pg/ml高于对照Ⅰ组的(4. 20±0. 44) pg/ml、对照Ⅰ组高于对照Ⅱ组的(3. 98±0. 59) pg/ml (均P<0. 05)。观察组IL-10水平(23. 50±2. 00) pg/ml低于对照Ⅰ组的(28. 05±5. 11) pg/ml (P<0. 05),对照Ⅰ组与对照Ⅱ组的(29. 46±5. 04) 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1级构成比97. 62%、对照Ⅱ组1级构成比95. 24%,均高于对照Ⅰ组的85. 71%,2级构成比2. 38%、4. 76%低于对照Ⅰ组的11. 90%(均P<0. 05)。结论外用壳聚糖抗菌膜联合内服板蓝根颗粒治疗乳头瘤病毒感染宫颈病变患者效果显著,安全性优于干扰素,易于患者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