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甸油田一类油层微观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作者:张景军; 高梦晨*; 张雁; 李洪男; 王利军
来源:当代化工, 2023, 52(05): 1206-1211.
DOI:10.13840/j.cnki.cn21-1457/tq.2023.05.006

摘要

大庆喇嘛甸油田一类油层已进入两驱并存的高含水阶段,由于剩余油分布极为复杂,无效驱替增加,剩余油挖潜难度日益加大。针对以上问题,通过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及荧光薄片分析等实验分析方法,在明确了储层物性、微观孔隙结构的前提下,重点研究了该油层的微观剩余油类型、赋存状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机理。结果表明:储集空间类型包括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两大类,并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微观孔隙结构以发育大孔喉半径为特征,并具有良好的分选性和连通性;一类油层微观剩余油呈现束缚态、半束缚态、自由态等3种赋存状态,进一步可划分为膜状、簇状、网络状(连片状)、粒间吸附状、喉道状、角隅状等6种类型,且以前3类微观剩余油为主;微观剩余油成因机理复杂,主要受到储层物性、微观孔隙结构以及驱替方案的影响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