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民国初年,国家权力的失效促进了社会空间的拓展,教育界和出版业成为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文化空间。陈独秀以学校、社团和报刊为平台,在文化场域中建构了具有批判色彩的文化公共领域。袁世凯尊孔复古的文化逆流违背社会进化规律,陈独秀以科学理性精神抨击孔教的道德礼法,引领舆论的发展导向。北大文科学长的身份赋予陈独秀革新陈腐教育体制的权力,为新文化的传承培育了主体力量。青年学生在陈独秀的号召下,利用文化社团从校园走向开放的文化公共空间,使新文化的传播范围从高端的象牙塔拓展到底层的工农群体。文化公共领域的无形空间体现在报刊媒介中,陈独秀在《新青年》中通过公共议题的言说和通信栏的设立迎合时代思潮,拓展了舆论言说的空间。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