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夷夏阴阳说是一种以阴阳譬喻政治、诠释夷夏关系的论述,结合了传统思想中的阴阳五行观念与夷夏观。从汉代开始,夷夏阴阳说便与儒学中的"天人关系"密不可分,汉儒以此强调"阳尊阴卑"与华夷秩序的对应。到了宋代则又随着思想与政治的转型,根据"有阴则有阳"、"阴阳消息"、"孤阳不生"衍生出夷夏相对、"重内轻外"、夷夏不可相无三种不同诠释。伴随着北宋到南宋的不同政治格局的塑造,夷夏不可相无也经历了官方从否定到肯定的转变,实现了夷夏观的重构。并且借由思想家、科举用书等广泛传播,夷夏阴阳说也成为后世审思华夷关系的重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