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组织Shh,Ptch1,Smo和Gli1信号通路的变化,及不同剂量丁苯酞(NBP)对海马组织中Shh,Ptch1,Smo和Gli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模型组和不同剂量(30,60和120 mg·kg-1)丁苯酞干预组。采用Western blot法和RT-PCR法进行检测Shh,Ptch1,Smo和Gli1蛋白或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Morris水迷宫实验定位航行实验:给予不同剂量的丁苯酞后,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均逐渐缩短,尤其以NBP120组更显著; HE染色:给予不同剂量的NBP后,SD大鼠海马区锥体神经元丢失明显减少,细胞形态较饱满,排列较为紧密,层次较清晰,尤其以NBP120组更显著;给予不同剂量的NBP后,各治疗组SYN,GAP43和PSD95在蛋白水平上表达上调(P <0.01)。NBP120组对SYN和PSD95蛋白表达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各治疗组间PSD95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 <0.01);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发现,所有治疗组Shh,Ptch1,Smo和Gli1各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 <0.01);尤其是NBP120组对各蛋白的上调作用更加显著(P <0.05)。RT-PCR结果发现,NBP60组和NBP120组对Shh和Gli1指标的mRNA水平的表达作用无统计学差异;而对Ptch1和Smo的mRNA表达各治疗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VD大鼠海马组织细胞内Shh/Ptch1通路各指标表达下调,表明该通路参与了VD的发展过程;给予不同剂量的NBP后该通路被不同程度激活,促进海马神经元的存活,促进突触的形成并调节其可塑性,进而改善认知功能,起到神经保护作用。丁苯酞可能通过激活Shh/Ptch1信号通路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具体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
单位神经内科; 河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