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媒体视域下,纪录片的类型与内容逐渐由主流文化表述向多元化、个性化、立体化的亚文化方向发展——影像市场的"放什么,看什么""供不应求"等现象将不复存在。选择权"易位"促使纪录片的影像意义不再龟缩于其自身传统的"真实",取而代之的是纪录题材的推陈出新、创策手法的精容并蓄及文化维度的自觉妙趣。兼有实验性质的群体亚文化旅程纪录片慢慢聚焦聚光、登上舞台。而国内于旅程式纪录片之文化理论研究仍属空白,故本文针对这一现状,通过美国旅程纪录片《Walking Home》(译名:《徒步回家》)与近年我国的同类型纪录电影《18岁,18天》为例相较,得以前后二者"心向往之"与"行向往之"的中西旅程之意义差异。为进一步推动相关实验类型纪录片"产、学、研"的融合,本文遂将其分析梳理。
-
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广西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