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RIF)等多种回归方法,多维度检验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相对贫困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不仅能够发挥短期减贫效应,还可以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缓解多维贫困,起到持续性减贫作用。另外,本文还借助替代变量法对稳健性予以检验,将倾向得分匹配法和联立方程综合运用于内生性问题的具体处理之中,结果依然支持互联网在减贫领域具备明显正向效应的研究结论。相关研究揭示出:信息渠道、社会资本、银行信贷、民间信贷是互联网使用影响农户相对贫困的重要渠道。缓解相对贫困对于乡村振兴的后续深化实施具有重要作用。在乡村振兴及反贫困战略转换背景下,既要推进互联网进村入户,提高农村整体互联网普及率,也要着重关注处于深度贫困主体的互联网使用效用性,进而强化互联网使用的可持续脱贫效应,加速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