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肌少症与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2014年5月至2017年1月行初次髋关节置换术的股骨颈骨折18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8例,女123例;年龄5392岁。术前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测量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index,ASMI)及握力。术后随访临床预后包括术后并发症,下地时间,Harris评分(术后2周及3、6个月),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等指标。根据握力和ASMI,将患者并分为肌少症组与非肌少症组;根据随访6个月时的Harris评分分为预后佳与预后不佳两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究肌少症是否是患者髋关节术后不佳的危险因素。结果:此研究共有181例完成随访,随访时间为第2周及3、6个月。结果显示,术后创口周围感染16例,下肢静脉血栓14例,无脱位、假体松动及假体周围感染。符合肌少症诊断患者82例(45%),与非肌少症组相比,肌少症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更高,住院时间及下地时间更长,术后感染及血栓的发生率较高,早期关节功能评分相对较低具有统计学意义。随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肌少症(P=0.008),半髋(P<0.001),糖尿病(P=0.016),术后感染(P=0.018)是术后功能不佳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肌少症是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预后不佳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治疗肌少症可能是改善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术后功能的重要措施。

  • 单位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