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作者:李晓菲; 温书香; 张越; 马志宏; 李铁梁; 姜娜; 邢薇; 罗琳; 孙惠玲
来源: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6, (11): 161-286.
DOI:10.13881/j.cnki.hljxmsy.2016.0996

摘要

为了了解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在国内的分布及致病性,试验采用病料接种敏感细胞、冰冻切片、接种细胞的间接免疫荧光技术、RT-PCR技术及特异性扩增片段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分离的一株病毒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接毒后的鲤鱼上皮细胞(EPC细胞)在36小时开始圆缩,逐渐形成网状结构,最后崩解脱落;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可检测到冰冻切片中和接种病料后的EPC细胞中有特异性荧光;通过RT-PCR技术可获得大小约为786 bp的DNA片段;测序结果显示,获得的扩增片段与IHNV株核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1%100%;BLAST序列比对结果及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分离株与国内分离株20101008(KJ421216.1和KF600727.1)、HLJ-09(JX649101.1)、zyx(HM099906.1)、LQN131107(KJ441078.1)的进化关系最近。说明分离株与20101008(KJ421216.1)、HLJ-09(JX649101.1)、zyx(HM099906.1)等国内分离株有着相同的起源。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