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基于全模型迭代重建算法的低管电压、低管电流胸痛三联计算机体层血管造影(CTA)扫描的临床诊断价值,评价其图像质量及患者辐射剂量,论证其临床可行性。方法 选择100例胸痛患者,其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31~85岁,平均年龄61.87岁;心率50~120次/分,平均心率75.11次/分;体质量47~90 kg,平均体质量66.50 kg。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及低剂量组,各50例。对2组患者进行CT扫描。常规剂量组:管电压120 kV,采用管电流自动调制技术,平均管电流510 mAs,重建算法为滤波反投影法(FBP)。低剂量组:管电压100 kV,采用管电流自动调制技术,平均管电流150 mAs,重建算法为全模型迭代重建算法。使用EBW后处理工作站对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重建,做出诊断报告。2名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测量并计算每组图像的感兴趣区(ROI)CT值、噪声、对比度噪声比、信噪比,ROI分别选择为每组图像的主动脉根部、肺动脉主干、左冠状动脉主干、右冠状动脉主干及脂肪组织共5处。统计出每次扫描的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计算出有效剂量。统计分析两组图像主观图像评分和客观图像质量(ROI CT值、噪声、信噪比、对比度噪声比)及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 100例胸痛三联CTA患者中,3组血管病变分别为冠状动脉82%,肺动脉5%,主动脉80%。2名医师对100例胸痛三联CTA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746),常规剂量组图像质量优秀率达86%,低剂量组图达94%。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平均管电流、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相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555.04±95.39) m As vs (206.54±48.60) mAs、(37.75±7.09) mSv vs (14.29±2.90) mSv、(1 221.69±255.90) mSv·cm vs (548.43±121.37) mSv·cm、(17.10±3.58) m Sv vs (7.68±1.70) mSv。P <0.001]。常规剂量组扫描ED[(17.10±3.58) mSv]与低剂量组扫描ED[(7.68±1.70)m Sv]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1);低剂量组扫描ED为常规剂量组的44.91%。两组图像5处ROI的CT均值、噪声、对比度噪声比及信噪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基于全模型迭代重建算法的低剂量胸痛三联CTA检查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其主观和客观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同时患者辐射剂量大幅减低。
-
单位江苏省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