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地区中小学生生长迟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为改善我国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地区的1 550 969名6~15岁中小学生, 男女生比例基本均衡, 测量身高, 依据《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WS/T 456-2014)判定学生生长迟缓状况。通过《学校调查表》和《县级调查表》调查相关影响因素。学生生长迟缓情况采用例数和百分率描述,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学生生长迟缓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2019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地区中小学生的生长迟缓率为5.7%(88 631/1 550 969), 西部地区生长迟缓率(7.1%, 66 167/927 954)高于中部地区(3.7%, 19 511/533 97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生生长迟缓率(6.3%, 50 665/803 851)高于女生(5.1%, 37 966/747 11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部地区小学生生长迟缓率为3.9%(14 914/380 598), 高于初中生(3.0%, 4 597/153 375, P<0.001);而西部地区初中生生长迟缓率(7.2%, 21 494/297 217)高于小学生(7.1%, 44 673/630 737, P=0.009),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高收入地区(OR=0.829, 95%CI:0.816~0.842, P<0.001)、家长承担一部分餐费(OR=0.948, 95%CI:0.931~0.965, P<0.001)、企业供餐(OR=0.845, 95%CI:0.805~0.887, P<0.001)、学校提供牛奶(OR=0.780, 95%CI:0.767~0.793, P<0.001)、开设健康教育课(OR=0.702, 95%CI:0.682~0.723, P<0.001)和当地有其他营养改善活动(OR=0.739, 95%CI:0.720~0.758, P<0.001)的学生生长迟缓率较低。结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地区中小学生生长迟缓率有明显的地区、性别和年龄差异, 学校适宜的食物供应、开设健康教育课, 以及家长参与营养改善与儿童较低的生长迟缓率有关。
-
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