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利用盆底三维超声评价不同分娩方式妇女前盆腔功能,探讨其在诊断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8月—12月于我院就诊的产后6~8周行盆底三维超声检查的妇女11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经阴道分娩83例作为实验组,剖腹产3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分娩后6~8周妇女张力状态下的前盆腔结构。主要观察指标是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后角与肛提肌裂孔面积,重点观察内容包括尿道内口有无漏斗形成以及有无膀胱脱垂,并就两组检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阴道分娩组的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后角和肛提肌裂孔面积均明显高于剖腹产组,且出现膀胱脱垂的比例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阴道分娩组发现10例尿道内口漏斗形成,剖腹产组发现有3例,两组未存在显著差异(P> 0.05)。结论:盆底三维超声对评价分娩后女性盆底功能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能整体观察产后女性盆腔结构,客观反映和评估受检者的前盆腔情况。有助于明确分娩后妇女是否存在盆腔脏器的脱垂以及准确判断其脱垂的严重程度,提早发现隐匿性的盆腔损伤性疾病。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