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前不久,全县优质课展示活动在我校举行。其中有一位优秀教师借用笔者所带班级的学生讲授《杨修之死》。由于活动开展较晚,在此之前笔者已完成了对本课的教学,这一点授课教师也明白。于是,学生在回答"杨修之死的原因"时,按照笔者的讲授,回答出了"曹操的忌贤妒能、杨修的恃才放旷以及杨修卷入曹丕与曹植的接班斗争之中"这样三条原因。学生的回答,笔者还比较满意,殊不料得到的竟是授课教师的直言批驳,认为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