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课堂最后5分钟,学生开始无所事事,教师不停地看表,时间却仍旧悠闲地"漫步"着。好不容易熬完最后的时间,下课铃像救世主一样出现了,教师一脸轻松,宣布下课。"垃圾时间"一语源自美国职业篮球联盟,意思是比赛时间接近尾声时,双方的比分差距很大胜负已定,比赛失去了悬念。剩下的时间双方都不再全力以赴,主力球员撤下,替补球员登场,象征性地将比赛打完,故将这段时间称为"垃圾时间"。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垃圾时间"是指无效的学习时间,特指课堂最后5分钟,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纯粹为了走完常规时间而进行的无效学习。出现这类现象,笔者认为大多存在以下几种情况:(1)课前备课环节准备不够充分;(2)教师对学生前概念了解不足;(3)课中探究活动做得不够深入等。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应当找出病因,积极思考解决方案,最终才能在所谓的"垃圾时间"中攫取"闪闪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