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07年5月12~24日在汉阳陵博物馆采集土壤、大气总悬浮颗粒及风化壳样品,并对博物馆室内微气候特征进行了观测,探讨汉阳陵博物馆内空气相对湿度较高水平下(相对湿度平均值控制在98%左右)保存文物的原土及回填土壤出现酥解、返碱和风化的原因。采集的土壤样品采用X荧光光谱仪测量其37种元素组成,采用离子色谱测量11种水溶性离子和矿物组成分析;对大气总悬浮颗粒样品利用扫描电镜进行了单颗粒化学组成分析;对风化壳样品进行了11种水溶性组分和矿物组成测定。分析结果均表明,文物返碱物质和漆皮的盐类物质主要为硫酸钙颗粒。对汉阳陵博物馆内CO2气体浓度变化和颗粒物微观特征的分析结果一致表明,看似密闭的展厅存在空气交换。推测文物返碱的可能原因是大气中的SO2等有害气体以及颗粒物可以通过空气交换进入展厅,使大气污染物与土壤以及文物本身发生缓慢的化学反应,在文物表面形成可溶的结晶盐类物质,从而使文物受到风化作用而腐蚀。